麗娜老師小時候在台南鄉下的農家長大,當時的農家普遍物資缺乏,最直接的反應就在餐桌上。除了過年過節,媽媽會上菜市場採購拜拜用的牲禮外,尋常餐桌上全是田裡的種植收成。物質如此匱乏,居然鮮少聽到有誰偏食,真是一個知足常樂的年代啊。因此,我釣到的青蛙,媽媽會煮湯、爆炒,讓我們的晚餐充滿豐富的驚喜,也補充了不少蛋白質呢。真是一個充滿濃濃回憶的童年!
當時,我釣到的青蛙以中型的澤蛙和大型的虎皮蛙(俗稱田雞)為主。
今年暑假,突然很想多了解蛙類,因此跑去上了一些課,也勤跑野外看蛙、拍攝蛙,有圓夢的感覺。
首先介紹與我有特殊淵源的「澤蛙」
澤蛙是平地、都市常見的蛙類,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,只要是有水、有遮蔽的環境,都有可能見到們的蹤跡。牠們的叫聲響亮,「嘓、嘓、嘓....」的,熱鬧得不得了。
曾經有一個科學家研究澤蛙吃東西的能力,結果經過實驗統計出來,澤蛙一天平均大約可以吃250隻昆蟲,真是太厲害了吧!如果在30年前台灣人(當然包括我)具備環保意識,將密佈在田野間的澤蛙細心保護,不但可以幫人類除去水田中的害蟲!也不用捨本逐末的大肆噴灑農藥啦!噴灑農藥不但勞民傷財、危害生態,更影響國人健康甚鉅。(麗娜老師的爸爸因為噴灑農藥不慎中毒,致使肝臟病變而去世!真是一段傷心的往事。)利用食物鏈的方式,來控制蟲害,不只讓環境生生不息,對人類的傷害也最小。所以囉,澤蛙是環境保護的高手呢!
今年六月底休業式當天,我在校園前庭的水池畔拍到的這一隻澤蛙有一條「背中線」。大白天趴在水泥上,真怕牠被曬成蛙蛙乾!(這一張照片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拍攝的,一般人也可以拍得清楚喔!)
接著麗娜要介紹的是一種常見的夜行性的蛙類:斯文豪氏赤蛙,牠的背部體色變化極大,通常有綠色、褐色或綠褐混合型! 看起來就像石頭上附著著青苔一般,這種融入環境的本領,讓牠不容易被天敵發現。(拍攝於烏來山區的信賢步道)
這隻斯文豪氏赤蛙背部體色偏綠色,夜晚我們野外夜觀時,牠在林下秋海棠葉片上靜止不動時我們不容易發現牠的存在。這時綠色是個很棒的保護色! (這一張照片也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、加上閃光拍攝的,一般相機也可以拍得清楚!)
這隻斯文豪氏赤蛙背部體色偏褐色,我們野外夜觀時,牠在林下落葉堆、溪澗邊靜止不動時我們不容易發現牠的存在。這時褐色是個很棒的保護色!
(這一張照片也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、加上閃光拍攝的,一般相機也可以拍得清楚!)
青蛙後腳有蹼,可以輕鬆快速的游泳。
斯文豪氏赤蛙生活在山澗溪流週邊或在森林底層活動,指 (趾)端膨大為吸盤,可以攀附滑溜的石頭,晚上則會蹲坐在山澗的石頭上,所以有機會夜間觀察時,在溪溝石頭上很容易見到牠的芳蹤。
(這一張照片也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、加上閃光拍攝的,拍得不是很清晰,但是可以清楚的看出:蛙的體色與環境完全融合)
樹蛙的趾端大如吸盤,這使得牠能在樹枝間自在的爬上爬下,比其他的蛙類多了一個生活的空間。
(這一張照片也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、加上閃光拍攝的,拍得不是很清晰,但是可以清楚的看出:蛙的體色與環境完全融合)
斯文豪氏赤蛙白天躲在石縫、溪邊草叢或排水孔中,晚上則單獨出現於溪邊石頭上或草叢中,發出如鳥叫的「啾」一聲,白天偶可聽聞。
最後要介紹給大家的是珍貴稀有的台灣特有種蛙類—台北樹蛙。牠們僅分布於南投縣以北,一千公尺以下山區的果園、樹林或農耕地。是一種小型的樹蛙,體長約3到5公分。背面為綠色。眼睛瞳孔是黑色橫橢圓型,虹彩為特殊美麗的金黃色。趾端膨大成吸盤,讓它們可以輕巧的在枝葉間攀爬。
體背為翠綠色,但隨環境變成深褐色或淺綠色。這保護色使得牠的天敵大為減少。台北樹蛙是夜行性蛙類,白天我在姑婆芋葉片上見到牠總是一副睡眼惺忪模樣。
瞳孔外圍是一圈特殊的金色虹膜
樹蛙的趾端大如吸盤,這使得牠能在樹枝間自在的爬上爬下,比其他的蛙類多了一個生活的空間。
大自然的生物相生相剋,只要氣候正常、人類不過度干預(不大肆噴灑農藥、不破壞棲地…….),生態保持平衡狀態的地球是人類最適合的生存環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