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空煙花與香水合歡相得益彰(PAMA攝影)
夜空中的火樹銀花(PAMA攝影)

這「一個個的問號『?』」是什麼東西?
專家說:「蕨類的嫩芽都呈卷曲狀態---專有名詞叫『捲旋』。」


蓄勢開展的雙扇,宛如一雙正欲高飛的天使翅膀。
因此有人稱它為「天使蕨」 ---這個別名我喜歡。
這張照片明顯看出葉子呈二叉分支的型態→葉柄長出後,葉片一分為二。
雙扇蕨目前全世界只有在北太平洋西側(赤道以北)才看得到,日本、台灣、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都有少量分布。台灣雙扇蕨分布最多的地方在陽明山國家公園。雙扇蕨在台灣的地理分布十分有意思:只生長在台灣本島的南北兩端。這張照片是今年五月我登二格山(在北宜公路上)在一處潮溼、無遮蔽且向陽的山壁上拍攝到的。野生的雙扇蕨葉片碩大濃綠。聽說,曾有來自南半球的老生態學家到台灣來,生平首次見到了雙扇蕨,感動得老淚縱橫,跪下來撫摸這珍貴稀有的蕨類。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這塊寶地的豐富資源,因此利用暑假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。
小時候,一到暑假就是我們小朋友釣青蛙、抓青蛙,來豐富晚餐的季節。首先介紹與我有特殊淵源的「澤蛙」
澤蛙是平地、都市常見的蛙類,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,只要是有水、有遮蔽的環境,都有可能見到們的蹤跡。牠們的叫聲響亮,「嘓、嘓、嘓....」的,熱鬧得不得了。
曾經有一個科學家研究澤蛙吃東西的能力,結果經過實驗統計出來,澤蛙一天平均大約可以吃250隻昆蟲,真是太厲害了吧!如果在30年前台灣人(當然包括我)具備環保意識,將密佈在田野間的澤蛙細心保護,不但可以幫人類除去水田中的害蟲!也不用捨本逐末的大肆噴灑農藥啦!噴灑農藥不但勞民傷財、危害生態,更影響國人健康甚鉅。(麗娜老師的爸爸因為噴灑農藥不慎中毒,致使肝臟病變而去世!真是一段傷心的往事。)利用食物鏈的方式,來控制蟲害,不只讓環境生生不息,對人類的傷害也最小。所以囉,澤蛙是環境保護的高手呢!
今年六月底休業式當天,我在校園前庭的水池畔拍到的這一隻澤蛙有一條「背中線」。大白天趴在水泥上,真怕牠被曬成蛙蛙乾!(這一張照片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拍攝的,一般人也可以拍得清楚喔!)


青蛙後腳有蹼,可以輕鬆快速的游泳。
斯文豪氏赤蛙生活在山澗溪流週邊或在森林底層活動,指 (趾)端膨大為吸盤,可以攀附滑溜的石頭,晚上則會蹲坐在山澗的石頭上,所以有機會夜間觀察時,在溪溝石頭上很容易見到牠的芳蹤。
8/10(二)、8/11(三)兩天參加自然科領域召集人研習,第一天下午戶外研習課程,主辦單位帶著大家到青埔高鐵站附近,參觀由高鐵回饋地方並與桃園縣政府合作開發的第一座示範埤塘「青塘園」做生態研習。由於,路標及告示並不是很清楚,很多研習夥伴都迷途"忘"返,因此錯失了由荒野協會桃園分會多位解說老將精采的導引。實在可惜!
青塘園的設計,除了維持既有特定區的雨水系統調節滯洪功能外,水岸周邊規劃了親水緩坡、觀景平台、步道。臺灣早期風箱樹,常見於田埂、溝渠或溪流邊成列生長,如同防風林之作用。由於葉子外形與番石榴(拔仔)極為類似,故宜蘭地區民眾又稱風箱樹為「水拔仔」,從字面上更可理解風箱樹生長習性離不開水。目前風箱樹在臺灣地區只分佈於臺灣東北部,少數地區。是瀕臨絕種的植物。
香蒲圓柱形的穗狀花序如同水面上佇立著的蠟燭,因此又稱為「水蠟燭」。香蒲在淨化水質上具有良好的成效,因此在青塘園種植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