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

隱身高手---蛙 蛙 蛙 圖文:陳麗娜

小時候,一到暑假就是我們小朋友釣青蛙、抓青蛙,來豐富晚餐的季節。
麗娜老師小時候在台南鄉下的農家長大,當時的農家普遍物資缺乏,最直接的反應就在餐桌上。除了過年過節,媽媽會上菜市場採購拜拜用的牲禮外,尋常餐桌上全是田裡的種植收成。物質如此匱乏,居然鮮少聽到有誰偏食,真是一個知足常樂的年代啊。因此,我釣到的青蛙,媽媽會煮湯、爆炒,讓我們的晚餐充滿豐富的驚喜,也補充了不少蛋白質呢。真是一個充滿濃濃回憶的童年!
當時,我釣到的青蛙以中型的澤蛙和大型的虎皮蛙(俗稱田雞)為主。
今年暑假,突然很想多了解蛙類,因此跑去上了一些課,也勤跑野外看蛙、拍攝蛙,有圓夢的感覺。


首先介紹與我有特殊淵源的「澤蛙」
澤蛙是平地、都市常見的蛙類,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,只要是有水、有遮蔽的環境,都有可能見到們的蹤跡。牠們的叫聲響亮,「嘓、嘓、嘓....」的,熱鬧得不得了。
曾經有一個科學家研究澤蛙吃東西的能力,結果經過實驗統計出來,澤蛙一天平均大約可以吃250隻昆蟲,真是太厲害了吧!如果在30年前台灣人(當然包括我)具備環保意識,將密佈在田野間的澤蛙細心保護,不但可以幫人類除去水田中的害蟲!也不用捨本逐末的大肆噴灑農藥啦!噴灑農藥不但勞民傷財、危害生態,更影響國人健康甚鉅。(麗娜老師的爸爸因為噴灑農藥不慎中毒,致使肝臟病變而去世!真是一段傷心的往事。)利用食物鏈的方式,來控制蟲害,不只讓環境生生不息,對人類的傷害也最小。所以囉,澤蛙是環境保護的高手呢!
今年六月底休業式當天,我在校園前庭的水池畔拍到的這一隻澤蛙有一條「背中線」。大白天趴在水泥上,真怕牠被曬成蛙蛙乾!(這一張照片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拍攝的,一般人也可以拍得清楚喔!)





接著麗娜要介紹的是一種常見的夜行性的蛙類:斯文豪氏赤蛙,牠的背部體色變化極大,通常有綠色、褐色或綠褐混合型! 看起來就像石頭上附著著青苔一般,這種融入環境的本領,讓牠不容易被天敵發現。(拍攝於烏來山區的信賢步道)
這隻斯文豪氏赤蛙背部體色偏綠色,夜晚我們野外夜觀時,牠在林下秋海棠葉片上靜止不動時我們不容易發現牠的存在。這時綠色是個很棒的保護色! (這一張照片也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、加上閃光拍攝的,一般相機也可以拍得清楚!)


這隻斯文豪氏赤蛙背部體色偏褐色,我們野外夜觀時,牠在林下落葉堆、溪澗邊靜止不動時我們不容易發現牠的存在。這時褐色是個很棒的保護色!
(這一張照片也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、加上閃光拍攝的,一般相機也可以拍得清楚!)


青蛙後腳有蹼,可以輕鬆快速的游泳。


斯文豪氏赤蛙生活在山澗溪流週邊或在森林底層活動,指 (趾)端膨大為吸盤,可以攀附滑溜的石頭,晚上則會蹲坐在山澗的石頭上,所以有機會夜間觀察時,在溪溝石頭上很容易見到牠的芳蹤。
(這一張照片也是用尋常的傻瓜數位相機的近拍模式、加上閃光拍攝的,拍得不是很清晰,但是可以清楚的看出:蛙的體色與環境完全融合)



斯文豪氏赤蛙白天躲在石縫、溪邊草叢或排水孔中,晚上則單獨出現於溪邊石頭上或草叢中,發出如鳥叫的「啾」一聲,白天偶可聽聞。
最後要介紹給大家的是珍貴稀有的台灣特有種蛙類—台北樹蛙。牠們僅分布於南投縣以北,一千公尺以下山區的果園、樹林或農耕地。是一種小型的樹蛙,體長約3到5公分。背面為綠色。眼睛瞳孔是黑色橫橢圓型,虹彩為特殊美麗的金黃色。趾端膨大成吸盤,讓它們可以輕巧的在枝葉間攀爬。

體背為翠綠色,但隨環境變成深褐色或淺綠色。這保護色使得牠的天敵大為減少。台北樹蛙是夜行性蛙類,白天我在姑婆芋葉片上見到牠總是一副睡眼惺忪模樣。
瞳孔外圍是一圈特殊的金色虹膜



樹蛙的趾端大如吸盤,這使得牠能在樹枝間自在的爬上爬下,比其他的蛙類多了一個生活的空間。
大自然的生物相生相剋,只要氣候正常、人類不過度干預(不大肆噴灑農藥、不破壞棲地…….),生態保持平衡狀態的地球是人類最適合的生存環境。







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

青塘園-桃園縣第一座示範埤塘

8/10()8/11()兩天參加自然科領域召集人研習,第一天下午戶外研習課程,主辦單位帶著大家到青埔高鐵站附近,參觀由高鐵回饋地方並與桃園縣政府合作開發的第一座示範埤塘「青塘園」做生態研習。由於,路標及告示並不是很清楚,很多研習夥伴都迷途""返,因此錯失了由荒野協會桃園分會多位解說老將精采的導引。實在可惜!
青塘園原址原本就有一個埤塘,後來因為高鐵施工,被施工廢棄土填平了,高鐵竣工,基於回饋地方,原址開挖一人工埤塘,並規劃出63公頃埤塘文化休憩園區。觀景平台、木棧道及解說牌設立,規劃完善。
青塘園的設計,除了維持既有特定區的雨水系統調節滯洪功能外,水岸周邊規劃了親水緩坡、觀景平台、步道。

埤塘水岸邊引進台灣萍蓬草等多達100種的原生水生植物,在觀景平台上可以近距離認識及欣賞滿眼綠意。

台灣濕地常見的紅冠水雞。

牠們對子女仔細照顧的程度,不亞於人類對子女的呵護。


綠頭鴨。目前我們食用的家鴨是由綠頭鴨育種而來的,是家鴨的野生種。綠頭鴨也是地球上飛得第五快的鳥類喔。

圖中是兩隻公鴨子。


彩裳蜻蜓對生活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,喜歡在池塘、沼澤等水質乾淨、清澈的靜態水域活動。是環境指標物種。



彩裳蜻蜓飛行動作緩慢,優雅,讓人容易誤以為是蝴蝶這是麗娜第一次在野外見到牠喔!興奮的咧!









唉,真是無孔不入,不對!不對!應該說:有水的地方,福壽螺真是無所不在。






好大垞的口水哦!原來沫蟬分泌泡沫的行為應是脆弱的沫蟬若蟲之保護策略,藉以抵抗不良環境以及躲避天敵。

台灣萍蓬草,又名「水蓮花」,是台灣特有種,是公認最美麗的萍蓬草。目前祇剩下桃園縣龍潭鄉和楊梅鎮的幾處池塘還有原生的族群。


一般人所熟知的蓮花-荷花。

臺灣早期風箱樹,常見於田埂、溝渠或溪流邊成列生長,如同防風林之作用。由於葉子外形與番石榴(拔仔)極為類似,故宜蘭地區民眾又稱風箱樹為「水拔仔」,從字面上更可理解風箱樹生長習性離不開水。目前風箱樹在臺灣地區只分佈於臺灣東北部,少數地區是瀕臨絕種的植物。


香蒲圓柱形的穗狀花序如同水面上佇立著的蠟燭,因此又稱為「水蠟燭」。香蒲在淨化水質上具有良好的成效,因此在青塘園種植不少。

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

荷花就是蓮花

荷花就是蓮花。

夏日,荷葉和荷花從水塘的淤泥中挺出,它的出淤泥而不染、清麗脫俗,一直是古代文人的最愛,也一直是人們心中純潔與君子氣節的象徵。







荷花大多有著清晨綻放、盛開,午後逐漸閉闔的特性,一朵花約有三天花期。







尚未成熟的蓮蓬呈嫩黃色。














花開約三天之後,花瓣逐漸凋落,花絲(雄蕊)還留在花梗頂端,蓮蓬下方。看起來:蓮蓬脖子上好像圍了一圈疏鬆的圍巾。這時逐漸成熟的蓮蓬,已經轉為綠色。





花絲(雄蕊)雖然還留在花柄頂端,卻已經凋零枯瘦。這時蓮蓬更肥美飽滿了。數一數這一個蓮蓬長出幾個蓮子?

這個夏天,有空到觀音鄉、台北植物園或是台南白河鎮去,別忘了數數看,蓮蓬內的蓮子有幾顆喔。大家會發現:環肥燕瘦各有不同。







從上往下俯瞰,常會在葉柄或花梗上看到福壽螺的卵塊。

30年前,台灣的養殖戶看上福壽螺(又名金寶螺)肉質肥大、繁殖力強、飼養容易及低熱量等優點,因此從國外引進到台灣養殖。沒想到,台灣人民不喜歡牠的口感,養殖戶無計可施,便把福壽螺全數丟棄到野外任由自生自滅。始料未及的是,原產於南美亞馬遜河下游及布拉大河流域的靜水區,牠適應台灣環境的能力超級強,現在在水田、溝渠、湖泊……等地,都可見到牠的蹤跡。牠啃食、破壞多種水生經濟作物,如筊白筍、芋、蓮花、荷花、菱角等農作物,讓農民深惡痛絕。

殺螺的農藥,毒性太強,對環境殺傷力大,因此有人養鴨來消滅福壽螺。估計成鴨如果不餵食其他飼料,每隻鴨子每天可以吞食 50-100 個幼螺。此外,鴨子還可以賣錢,對農家收入不無小補,可說是一舉數得。



令人驚喜的是看到了在大白天就跑來湊熱鬧的暗光鳥:夜鷺

(夜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水鳥。除了繁殖期以外,白天大抵休憩於密林裡或白鷺鷥穴,夜間飛往水田、河邊、溪畔或養魚池等地捕食魚類、貝類、青蛙或昆蟲等。)


吱吱喳喳的麻雀也來覓食,顯示:這荷花田很天然喔!